科学抗癌 关爱生命
来源:放化疗中心 作者:代俊利 宋 冀 

发布时间: 浏览:1006

背景资料:肿瘤疾病以其高发生率和高致死率已然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最大公敌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到2035年,全球肿瘤患者人数可高达2400万,发生率直线攀升,近20年间增加了五成!如何对肿瘤疾病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一大课题。为了使公众提高防癌意识,建立健康生活方式,降低癌症发生率,我国自1955年发起每年一届的大型科普宣传公益活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时间为每年的4月15日-4月21日,今年的主题为“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副主题为:“加强健康教育,远离不良习惯”。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远离患癌风险 

癌症的致病机理十分复杂,时至今日其发生、发展过程仍是医学研究的焦点。虽然近来有研究指出,癌症的治病因素大部分来自正常或非癌性干细胞DNA复制过程中的随机突变,仅有一小部分与环境和遗传因素相关,但普遍研究仍证实:发病率较高的癌症,如肺癌、食管癌、胃癌等其发生与环境和生活方式关系密切,即使是和基因突变有关的癌症,不良生活方式也很可能是其始动或推动因素。因此要充分认识到:虽然内在基因尚无法改变,但外在因素却是眼下就能够控制的,所以目前在防癌方面我们能做的,也是一定能从中获益的就是摒弃不良习惯,养成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哪些因素易致癌 不良生活方式及行为:其中吸烟是全球公认的第一位致癌因素,吸烟者患肺癌风险比不吸烟者高4-10倍,重度吸烟者高达10-25倍,有研究指出:每天吸烟20支的人所增加的患肺癌风险相当于拍3张胸部X线片。除肺癌外的多种癌症发生也与吸烟相关,如胃癌、肝癌、胰腺癌、食管癌、膀胱癌及鼻咽癌等。还有部分癌症与饮酒相关,如肝癌、食管癌等。此外食用腌制、烟熏、霉变的食品也与癌症发生相关;环境及理化因素:环境污染、电离辐射等与癌症发生相关,如紫外线过度照射可致皮肤肿瘤、甲状腺癌及乳腺癌,装修污染引起儿童血液肿瘤等;社会心理因素:过度悲伤、压力积攒、易怒或精神抑郁等与癌症的发生有关;生物因素:乙肝、丙肝病毒感染可致肝癌,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致胃癌,非霍奇金淋巴瘤、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可致宫颈癌、EB病毒感染可致鼻咽癌等。

这些措施可防癌 严格戒烟,无论年龄大小,烟龄长短,随时戒烟都可获益。少饮酒,最好不饮酒,特别是肝病等高危人群应严格戒酒;改善饮食结构,健康饮食强调多种谷类摄入,鼓励进食水果和蔬菜,限制白肉和脂肪,控制红肉摄入量;合理控制暴露于阳光的时间,加强劳动保护;预防和控制感染,随着乙肝和宫颈癌疫苗的普及,这两种癌症的发病率可能会下降。


姑息治疗贯穿始终彰显关爱

什么是姑息治疗 癌症患者的姑息治疗是指以患者和家庭为中心,着重于疼痛等不适症状的管控,同时考虑其价值观、信仰及宗教等因素,满足患者生理、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姑息治疗的目标是预防和缓解痛苦,并为患者和家庭提供最佳的生活质量,这种治疗方法不受疾病所处的阶段和治疗的其他需要所影响。

姑息治疗不等于临终关怀 有些人总是狭义的把姑息治疗理解为癌症终末期患者的临终关怀。其实现代医学新理念强调,姑息治疗应贯穿于癌症患者诊疗的始终,比如某血便患者被疑诊为结肠癌,通常需行较为疼痛的结肠镜检查,多数患者对此感到恐惧。如何缓解这些疼痛与恐惧?此时新理念下的姑息治疗就应运而生了。以承德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团队为例,他们始终重视诊疗过程中的人文关怀,积极开展无痛结肠镜检查,改善患者就诊体验,这种诊疗方式的实施,就很好的诠释了新理念下的姑息治疗。

这样进行姑息治疗 患者首诊时医生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有无姑息治疗的需求,如与癌症相关的未控制的症状、与诊疗相关的疼痛、较重的躯体和社会心理不适等。

评估后的姑息治疗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癌症治疗过程与姑息治疗相结合,此阶段的治疗主要是缓解因诊疗及肿瘤进展导致的各种症状,如缓解各种检查的医源性疼痛及有创治疗时的止痛,放化疗所致的痛疼、呕吐、营养问题等。第二阶段:随着疾病进展,手术、放疗及化疗等手段不能再使患者生存获益时,仅仅给予缓解症状、减轻痛苦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治疗,如骨转移、脑转移的放疗,肠道梗阻的处理等。第三阶段:对于预计生存期已很短的终末期患者提供的临终关怀及灵性照顾,也被称为缓和治疗、舒缓治疗及纾缓医学。当前,由于新理念下的姑息治疗尚未被广泛接受,在政策法规的配套、公众的科普、医务工作者的教育、相关医疗机构的建设等方面均不完善,所以我国目前癌症的姑息治疗,仍停留在第三阶段。事实上,癌症特定阶段给予患者有效的姑息治疗,不但能缓解不适症状,还能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治疗,提高其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期。

总之,在癌症的诊疗过程中,舒适的就医体验是每一位患者所希望的状态,也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努力的方向。贯穿始终的姑息治疗彰显了医学的人文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全人医疗”的医疗理念,它是充满人性的温暖医学,它帮助癌症患者成就生命的美丽,让他们即使转身也不凄凉。


规范化与个体化原则须兼顾

癌症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手术、放疗、化疗仍是当今人类有效对抗此类疾病的三大治疗手段。尽管在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等领域已有了长足发展,但由于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机体,而非多个器官的简单组合,既有生理、病理方面的个体差异,也存在心理、社会属性不同的影响。因此,如何以规范化诊疗原则为基础,同时兼顾个体化的需要,成为目前广大肿瘤专业医生大力倡导的重要理念,也是临床研究的的重要课题。 

规范化是基础 规范化诊疗是癌症治疗的前提和根本,要做到诊疗的规范化,首先必须有一个权威的、不断更新的诊疗规范做指南,其次需要有一个专业化的医疗团队去贯彻,以期达到诊疗原则掌握的同质化:即由肿瘤专业的医生对每一位患者进行整体评估,确定分类、分型及分期,结合患者的年龄及生理状态,依据指南制定出每一位患者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同时在诊疗过程中注重病情的动态变化,及时、恰当地调整治疗措施。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医疗资源配置的不完整、不均衡,尽管已经建立了 8肿瘤治疗的亚专科并要求各治疗的规范化,且不同的治疗手段在各个亚专科进行,满足了专业细分的临床需求,但受限于各个亚专科之间的沟通和协调不足,常常不能很好地保证整体治疗策略的规范和完整,更无法确保各学科之间达到无缝连接。因此,为了规范化诊疗地更好开展,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多学科联动的诊疗机制,所谓MDT(多学科诊疗模式)也就应运而生了。

个体化要兼顾 生物学家塔利斯.莫勒伊曾说过:每一个癌细胞都是独一无二的,只有知道哪些特定的癌细胞在作怪,才能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治疗。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每个肿瘤细胞在分子生物学等方面都有异质性,不同的患者具有异质性,同一个患者在不同的时期也具有异质性,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做出准确、全面、适合患者个体需求的诊疗方案、长期甚至终生的随访指导,就是我们所说的个体化诊疗。2009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曾将肿瘤治疗的个体化做为会议主题,特别强调肿瘤个体化诊疗的重要性,希望每一位从事肿瘤相关专业的医务工作者给予足够的重视,当然,前提是建立在规范化诊疗原则的基础上。

规范化治疗和个体化治疗不是矛盾的两方面,二者需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共同贯穿于诊疗活动始终,这样即可以避免治疗不足,又能够防止治疗过度,对于二者结合程度的准确把握是肿瘤诊疗的理想境界。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