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五一” 健康出行
来源:急诊科 作者:曹志民 

发布时间: 浏览:1005

“五一”小长假将近,在大家制定的假期安排中,无论是旅游、踏青,还是度假、探亲等,都免不了走出家门,和大自然“亲密接触”。那么,在纵情享受假期的同时,如何保障人身安全,并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度过一个快乐、健康的小长假呢?下面我为大家的假期健康支支招。

行前准备不可少

提前了解目的地天气 我国地域辽阔,“五一”假期南北方温差很大,应提前关注出游目的地的气候,根据天气情况适当准备出行衣物。


备好常用药品 为预防和及时缓解旅途中各种突发身体不适状况,行囊内应备好2%碘酊、眼药水、创可贴、便携式消毒液,以及抗感冒、缓解胃部不适及止泻等药物。慢性病患者还要根据自身情况备好连续服用的药物。

旅途安全最重要

开车切勿打手机

如果您准备自己驾车出行,应于出发前全面检查车况,了解行经路线、路况及近期天气情况,切记不酒后驾车、不超速驾车、不带病开车。自驾车长途行驶要避免夜间行车及疲劳驾驶,尤其要避免驾车途中接打手机,这会给司机及乘客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遇大雾、雨、雪、沙尘等恶劣天气条件时,要控制好车速,如出现故障需要紧急停靠时,要正确使用警示标识,避免发生二次事故。


防止旅途综合征

长时间乘车要多活动,不要总是坐着,应常变换体位,或站一会儿或抬高下肢坐一会儿,也可用手从下往上进行下肢按摩,帮助血液回流,以预防旅行者水肿。对于晕车的人,在开车前半小时就应服用晕车药,在乘车过程中要尽量减少头部活动,可将头靠在座椅背上,闭目养神,避免看窗外移动的景物。一旦出现恶心、呕吐、全身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时,应仰卧,用冷毛巾敷前额。另外坐长途车要适度地打开车窗,以保持车内空气新鲜,缓解头痛、头晕等不适感。

食宿卫生要注意

防止病从“口”入 “五一”是旅游高峰,餐馆即使备有消毒柜等设备,但因为客流量大增,难以保证对餐具的有效消毒,一些城乡接合处的小餐馆卫生状况更不容乐观,所以就餐时要谨慎选择餐馆,以免为健康埋下隐患。另外,“好吃”也要有节制,虽然在旅途中品尝各地名吃和特色佳肴是一大乐趣,但不少游客暴饮暴食,对胃肠刺激很大,有可能发生急性胃肠道疾病。用餐时应选择口味清淡富有营养的食物,少吃生、冷、油、腻,口渴时尽量饮茶或喝矿泉水,多吃水果,不饮或少饮酒。


住宿卫生有讲究 旅游旺季,因为滥用宾馆毛巾和其它卫生用品而患传染病的几率增高,因此在外旅游时应找寻卫生状况较好的宾馆住宿,为了防患未然,最好自带毛巾或在当地购买。此外,洗澡时最好不要使用宾馆的浴缸,采用淋浴的方式较为妥当。

突发伤病巧应对

外伤出血

如遇外伤出血,可采用伤口加压包扎止血法进行紧急处理,或用创可贴、手帕等物品将伤口紧紧包扎;对于头部及肢体活动性出血,没有骨折时要马上采用指压止血法,即迅速用手指将出血处向下按压,或直接压迫出血部位的供血动脉,这是对大出血者首先采取的应急措施;对于四肢大血管损伤出血,可以扎止血带进行止血。


晕厥

应首先观察其心跳和呼吸是否正常。若正常,可轻拍患者并大声呼唤使其清醒。如患者无反应则说明情况比较严重,应立即拨打“120”。在救护车到来前切记不要随意搬动患者,让患者侧卧位,保持其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如果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关节扭伤

切忌马上搓揉按摩,应首先用冷水或冰块冷敷约15分钟。轻度扭伤,可以用弹力绷带对关节进行适当固定,3天内局部冷敷,72小时后可以进行热敷。如果扭伤部位疼痛严重或局部肿胀严重,尤其局部有淤青的,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确定是否伴有骨折或严重关节韧带损伤。


胆绞痛及胰腺炎

旅游途中若摄入过多的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容易诱发急性胆绞痛或胰腺炎。患者发病后应静卧,并用热水袋在其右上腹热敷,也可用拇指压迫刺激足三里穴位,以缓解疼痛、减轻病情。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血流中断所引起的局部心肌缺血性坏死,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其主要表现为:突发胸痛、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大汗、心悸、胃肠道不适、低血压、休克等。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心梗发病早期溶栓或介入治疗都能明显获益,一般来说,在心梗发生后90分钟内到医院接受再灌注治疗,并在120分钟内开通闭塞血管,绝大多数心肌可以免于坏死。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包括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两大类。如果在旅途中出现说话不清楚、面部肌肉瘫痪、一侧肢体不能抬起或抬起费力时,很可能是发生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应当尽快到附近有条件的医院进行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这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脑梗死后遗症。需要注意的是,静脉溶栓是有时间窗限制的,发病后超过4.5小时再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梗塞的脑血管将不易再通,而且存在出血风险的增加。

蜂蜇伤莫忽视

蜂蜇伤也是旅途中较常发生的状况。无论蜜蜂或黄蜂蜇伤,一般都表现为局部红肿,并于数小时后自行消退,无全身症状。如蜂刺留在伤口内,可引起局部化脓。黄蜂蜇伤的局部症状较重,可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昏迷甚至快速死亡。还有些人会发生血红蛋白尿以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此外,有过敏体质的人即便遇到单一蜂蜇伤,也可引起荨麻疹、水肿、哮喘或过敏性休克。


正确处理方法为:首先用小针挑拨或胶布粘贴法取出蜂刺,但不要挤压。蜜蜂蜇伤可用弱碱性溶液(如2%-3%碳酸氢钠、肥皂水、淡石灰水等)外敷,以中和酸性毒素;黄蜂蜇伤则需弱酸性溶液(如醋、0.1%稀盐酸等)中和碱性毒素。局部症状较重者可采用火罐拔毒和局部封闭疗法,并予以止痛剂或抗组织胺药。剧痛时可皮下注射吗啡、杜冷丁或普鲁卡因封闭。症状严重或出现过敏性休克者,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救治。

过敏防治常识需谨记

五月阳光明媚,正是踏青赏花的美好时节,但是对于过敏体质的人而言,如不做好防护,缤纷的花朵和各种花粉反而会成为威胁身体健康的负担。花粉过敏性疾病主要有三种:花粉过敏性鼻炎,表现为鼻痒、打喷嚏、流涕、鼻子堵塞、呼吸不畅等;花粉过敏性哮喘,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呼吸困难、有白色泡沫样黏液、突发性哮喘发作并渐重,好转后与正常人无异;花粉过敏性结膜炎,表现为眼睛发痒、眼睑肿胀,并常伴有水样或脓性黏液分泌物出现。 预防春季花粉过敏可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1.避开产生花粉值高的环境和时间段出行。起风天、艳阳天及早晨5:00-10:00和黄昏时,空气中花粉值最高,应减少外出。雨后空气清新,花粉指数较低,比较适合散步或出游。出游的目的地也应选择海边等花粉较少的地方;

2.出门时应佩戴眼镜,最好用有镜片的眼镜代替隐形眼镜或太阳镜,这样可以减少眼睛受损伤的几率。同时应穿长袖衣服,最好戴口罩,保护皮肤;

3.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花粉过敏患者要与空气隔绝几乎不可能,除了做好防护外,可以随身携带扑尔敏等常用抗过敏药物;

4.在阳光充足且刮风的天气里,最好把湿窗帘、门帘或湿纱网挂在门窗上,以防开窗时花粉进入室内。尽可能在屋内晾干衣服,不要晾在室外,否则衣服、被单、床单等容易沾染花粉。睡觉时把外出穿的衣物放在客厅。户外活动后,清洗颜面、鼻腔、眼睛等易接触到花粉的部位。使用空气净化器以减少室内花粉数量;

5.合理饮食,尽量少吃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如鱼、虾、蟹等海鲜类食品和鸡蛋等。多吃绿色蔬菜、控制甜食和糖分的摄入量;

6.坚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克服焦虑、紧张状态,重视运动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旅游登山莫涉险

上山时要轻装,少带行李,以免过多消耗体力,影响登山;山区气候变化大,登山时要带雨衣,因下雨风大不宜打伞;下雨时不要攀登高峰,不要手扶铁制栏杆,不要在树下避雨,以防雷击;山上夜晚和清晨气温较低,要带厚外套,以防感冒;登山以穿登山鞋、布鞋、球鞋为宜,穿皮鞋和塑料底鞋容易滑跌,为了安全,登山时可携带一根竹棍或手杖;山高路陡,登山时以缓步为宜,不可过速。一定要做到“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边走边看往往比较危险;应结伴同行,相互照顾,不要只身攀高登险;登山时身体略前俯,可走“之”字形,省力轻松;上山时要带足水、饮料和必备的药品,以应急需;在高峻危险的山峰上照像时,摄影者选好角度后就不要移动,特别注意不要后退,以防滑跌;山中不知深浅的水潭不要游泳,即使夏日,泉水也会很凉,发险情的可能性较大;为防止火灾,在吸烟时应自觉将烟头、火柴梗熄灭,不可随意乱丢。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