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危“肌” 畅享夏日
来源:承德市中心医院 作者:张艳峰 

发布时间: 浏览:1176

入夏以来,皮肤病发病率居高不下。夏季炎热潮湿,便于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加之人们出汗多,皮肤表面湿度大,易使病原微生物乘机而入,造成皮肤感染;且人们穿着单薄,皮肤暴露部位较多,因阳光照射引起的皮肤病也相应增多。另外,夏季也是蚊虫大量孳生的季节,易被昆虫叮咬引起皮炎。那么,在夏季如何防治皮肤病呢?下面,我从几个发病因素谈谈夏季常见皮肤病的类型及防治。

细菌感染性皮肤病

毛囊炎、疖: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侵犯毛囊而引起的毛囊和毛囊周围的炎症。毛囊炎表现为米粒大小毛囊性丘疹,逐渐形成脓疱,中心有毛贯穿,周围有炎性红晕,多分批出现,互不融合,自觉轻度痒痛。疖表现为圆锥形毛囊性炎性丘疹或结节,中央逐渐坏死变软,顶部出现黄白色脓栓,自觉灼热和疼痛,严重者可出现发热及附近淋巴结肿大等。

丹毒: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为皮肤、皮下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急性炎症。开始时,可有全身不适、发热、畏寒、头痛及恶心等前驱症状。皮损易发于小腿和面部,表现为鲜红色水肿性斑片,有时中央可出现水疱,有灼热感。

红癣:由微细棒状杆菌引起,常见于男性成人。易发生于腋窝、腹股沟、第四五指间等皱褶部位,表现为境界清楚、边缘不规则的红色至褐色斑片,表面光滑或有糠秕样鳞屑,一般没有自觉症状。

腋毛癣:病原菌为纤细棒状杆菌,仅感染腋毛或阴毛,而患部皮肤正常但多汗。表现为腋毛或阴毛毛干上出现黄色、红色或黑色集结物,使毛干变脆易于折断,患者无自觉症状。

预防措施:平时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如勤洗澡、勤换衣服,并避免各种皮肤损伤,以防继发感染。

科学施治:患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应及时治疗,根据皮损情况和有无全身症状选用对症药物。疖如已化脓,应及时到医院切开引流,切忌自行挤捏,尤其是在鼻翼两旁和上唇部者应严禁挤压,以免导致细菌沿血行进入颅内引起感染。

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真菌喜好潮湿高温的环境,夏季时真菌繁殖加快,真菌性皮肤病发病率较高。

手足癣:往往夏季加重,秋季减轻。常表现为四种类型:角化过度型表现为皮肤粗糙,角化过度,无水疱及脓疱,皮损多位于足跟、足跖和足旁;丘疹鳞屑型表现为小片状脱屑,呈弧形或环状附于皮损边缘,病情加重时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型常位于趾间、足跖及侧缘,呈群集或散发的小水疱,壁厚发亮,疱干后脱屑;浸渍糜烂型常侵犯第三、第四趾间,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剥脱露出红色糜烂面,可有少许渗液。易继发感染,常发出恶臭。

股癣:股癣发生于腹股沟,多见肥胖或(和)多汗者。开始为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逐渐向周围等距离扩展蔓延,形成环形或多环形,边缘微隆起,狭窄而不连贯,中央炎症减退,伴脱屑或色素沉着。

花斑癣(汗斑) :好发于胸背部,主要见于出汗较多的人。表现为黄豆指甲盖大小的斑疹,邻近损害可相互融合成不规则的大片状,表面附有糠秕样的鳞屑,呈灰色、褐色或黄棕色不等,时间较久的呈灰白色,状如花斑。偶有轻度瘙痒。

念珠菌性间擦疹:多见于小儿和肥胖多汗者,皮疹多发生于腋窝、腹股沟、臀沟、乳房下等皱褶部位,表现为境界清楚的湿润糜烂面,基底潮红,外周常有散在红色丘疹、疱疹或脓疱。

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好发于皮脂腺分布丰富部位,如上背部、胸前、双肩等,皮疹为圆顶状毛囊性红色小丘疹,间有小脓疱,周围有红晕,呈弥漫性或散在对称分布。自觉不同程度瘙痒、灼热或刺痛感,出汗后加重。

预防措施:注意个人、家庭和集体卫生,尽量避免与患癣病的患者密切接触,更不要接触有癣病的动物如狗、猫等;避免间接接触患者用过的浴盆、毛巾、拖鞋等,对患者使用过的衣物、鞋袜等应高温消毒。

科学施治:浅部皮肤真菌感染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及皮损的具体特点而选用药物,如感染情况较重、皮损面积较大时,可选用一些口服抗真菌药进行全身治疗。


昆虫所致皮肤病

虫咬皮炎:夏季螨虫、蠓、蚊、臭虫、跳蚤、毒蛾、隐翅虫等昆虫大量孳生。其刺激皮肤后出现刺痛感,刺伤处可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或风团,中央可有一针头大暗红色瘀点,在瘀点周围出现特征性苍白色晕。皮疹反应因人而异,有人被叮咬后毫无症状,但一些敏感者可出现明显红肿,伴剧烈瘙痒和烧灼感。

预防措施:搞好环境卫生,消除蚊虫的孳生场所,室内可喷洒一些对人畜无害的杀虫剂或点燃蚊香;有条件者可安装纱门纱窗或挂蚊帐;皮肤上涂驱蚊药水或驱蚊油等,也可防止蚊虫叮咬。

科学施治:一旦被蚊虫叮咬,局部可外涂各种止痒剂,如瘙痒剧烈或皮疹严重时,可酌情使用抗组胺药。此外,应避免搔抓,以防抓破后继发感染。

蜂蜇伤:为蜜蜂、黄蜂、大黄蜂及土蜂尾部的毒刺刺伤皮肤并注入毒液所引起的急性反应。刺伤后局部立即有灼痛和瘙痒感,很快出现红肿。如同时被多数蜂蜇伤,可出现大面积肿胀,并可出现发热、恶心、乏力等全身症状。如被大黄蜂蜇伤,可出现休克、昏迷、抽搐、呼吸麻痹等,严重者可致死亡。

科学施治:应设法拔除毒刺,如为蜜蜂蜇伤,其毒液多为酸性,可外涂10%氨水或肥皂水,如为黄蜂蜇伤,其毒液多为碱性,可外涂5%醋酸。如蜇伤处红肿疼痛明显,可局部注射2%盐酸普鲁卡因或皮下注射依米丁并口服抗组胺药和止痛药。全身症状较重者,可用皮质激素和蛇药片治疗。

温热引起的皮肤病

痱子:为高温湿热环境下出汗过多不易蒸发引起的小水疱或丘疱疹。临床上分为四型:白痱(晶形粟粒疹)皮疹为针尖至针头大的浅表性水疱,疱液清、壁极薄、易破裂,自觉症状轻微;红痱(红色粟粒疹)较常见,为针帽大小的丘疹和丘疱疹,周围有轻度红晕,常成批发生于躯干部,自觉轻度烧灼感及刺痒;脓痱主要发生在皮肤皱褶处及小儿头皮,表现为丘疹顶端有针头大浅表性小脓疱;深痱损害表现为多数炎症性丘疹,出汗后可增大,可伴有中暑症状。

夏季皮炎:为炎热引起的季节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躯干和四肢,尤其是小腿,为大片鲜红色斑,其上有密集针头至米粒大小的丘疹。久之皮肤可增厚,伴剧烈瘙痒,天气转凉后可自然痊愈。

防治措施:保持室内通风干燥,衣服应宽大轻薄,注意皮肤清洁干燥,勤洗澡、换衣。痱子的治疗主要以清凉、收敛、止痒的外用药为主,必要时内服抗生素。治疗皮炎,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


日光引起的皮肤病

日晒伤:一般于日晒4至6小时出现皮损、12至24小时达高峰,皮肤暴露部位出现境界明显的红斑、水肿,严重时发生水疱、大疱,伴瘙痒和刺痛感。晒伤面积大且严重者,可出现发热、头痛、恶心等全身症状。

多形性日光疹:为日晒后的变态反应,表现为皮肤露出部位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或水疱等皮疹,以小丘疹和丘疱疹较为多见,但常以一种形态的皮疹为主。本病与日光照射有密切关系,日晒后皮损明显加重,瘙痒也加剧,一般到秋季以后病情可明显好转。   

防治措施:尽量避免日光照射,外出时注意遮阳,如戴遮阳帽、穿浅色长袖衣裤、外涂防晒霜。治疗可选用抗组胺药内服,外用药物常选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或霜剂。

夏令季节,暑热之邪当道,是各类皮肤疾病的高发期,除上述提到的内容外,为了大家的皮肤健康着想,还要提醒各位朋友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是饮食方面要以清淡为宜,适当增加维生素及蛋白质的摄入量,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鱼类等,少吃辛辣、高脂、刺激性食物;二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盐分,保持皮肤的滋润和体内电解质的平衡;三要及时调适精神情绪,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态积极健康、精神舒畅;最后,还应该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