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冬季 孩子更需精心呵护
来源:儿科 作者:刘建英 

发布时间: 浏览:1241

冬季是各种流行病高发的季节,儿童因自身免疫力低下而比成人更容易遭受侵袭,尤其是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等极易出现范围性流行。

战“痘”常识早知道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儿童期出疹性疾病。冬春季节多发,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儿童,以2-6岁为高峰。水痘患者为本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者的疱疹浆液或被污染的用具而感染,传染期一般从皮疹出现前1-2天到疱疹完全结痂为止,约7-8天。

主要症状:

水痘出疹前可出现前驱症状,如发热、不适、厌食等,前驱症状持续1-2天。发病后24-48小时出现皮疹,皮疹先发于头面部和躯干,继而扩展到四肢,末端稀少。最初的皮疹为红色斑疹和丘疹,后续变为透明饱满的水泡,24小时后水泡浑浊并呈中央凹陷,水泡易破溃,2-3天迅速结痂;皮疹陆续分批出现,伴明显痒感,在疾病的高峰期可见到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同时存在;粘膜皮疹还可出现在口腔、眼结膜、生殖器等处,易破溃形成浅溃疡。一般水痘结痂即痊愈,多数不留疤痕。患水痘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但病毒以静止状态存留于神经节,多年后当抵抗力低下时可再次感染而发生成人带状疱疹。

治疗处方:

水痘是自限性疾病,无合并症时以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

1、一般治疗:(1)隔离,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2)加强护理:勤换内衣,剪短指甲,戴手套以防抓破水痘继发感染,保持空气流通,进食易消化的食物,供给足够的水分。

2、对症治疗: (1)皮肤瘙痒可局部使用炉甘石洗剂;(2)抗病毒药物首选阿昔洛韦,应尽早使用,一般应在皮疹出现的48小时内应用;(3)继发细菌感染者可应用抗生素治疗;(4)激素有导致病毒播散的可能,禁止应用。


预防措施:

1、接种水痘疫苗;2、隔离患者,有接触史的易感儿,必须观察3周以随时就诊;

3、水痘患者穿过的衣物等,必须及时消毒处理;

4、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要加强日常消毒,落实晨检制度,发现病例及时隔离并送诊;

5、儿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晒衣被,多饮开水,多吃清淡食物,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增强抵抗力;6、教室、寝室勤开窗通风;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密闭的公共场所。

可防可治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冬春季节容易发生,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它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腮腺炎患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

腮腺炎主要以腮腺肿大和疼痛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及食欲减退。腮腺肿大常先见于一侧,然后另一侧也相继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表面发热但不发红,有触痛,开口咀嚼或吃酸性食物时胀痛加剧。腮腺肿大一般持续5天左右,以后逐渐消退。由于腮腺炎病毒有嗜腺体和嗜神经性,常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腺体、器官,出现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心肌炎等,大多预后良好。

治疗处方:

腮腺炎目前无特异性抗病毒治疗,以对症处理为主。

1、一般治疗:居家隔离至腮腺肿痛完全消失为止。注意保持口腔清洁,给予清淡饮食,多饮水,忌食酸性食物。

2、对症治疗:对于高热、头痛和并发睾丸炎者给予解热止痛治疗,睾丸肿痛可用丁字带托起。可口服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外敷青黛散、芦荟、仙人掌等。有合并症的重症患者如脑膜脑炎、胰腺炎等需住院治疗。

预防措施:

1、及早隔离患者;

2、集体机构中有接触史的儿童应检疫3周;

3、接种腮腺炎减毒疫苗或麻风腮腺三联疫苗皆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远离手足口 卫生是关键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接触传播。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由于成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但感染后会传播病毒,因此成人也需要做好防护,以免传染给孩子。

主要症状: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儿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一部分患儿在肛门周围和下肢皮肤也会出现类似的皮疹,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全身症状。如感染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治疗处方:

普通病例门诊治疗,居家隔离、避免交叉感染;注意休息、多饮水、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发现重症表现应及时就诊。

1、对症治疗:积极控制高热、保持患儿安静、合并感染可用抗菌素、清热解毒作用的中药。

2、病因治疗:干扰素a雾化或喷雾可有一定疗效。


预防措施:

如感染手足口病,首先要隔离患儿,唾液、痰液、粪便等排泄物要进行消毒处理,不要随意丢弃。如果上幼儿园或上学的小朋友得病,不要急着去幼儿园和学校,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玩具和常接触的物品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勤开窗通风、勤晾晒衣被。

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蔬菜、瓜果一定要洗净),保持大便通畅,平时注意治疗儿童潜在的疾病,如贫血、佝偻病、维生素缺乏、营养不良等。 

儿童流感莫忽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9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的病毒为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如果是由各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就称为“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儿童相对免疫力低,幼儿园、学校人员密集,所以更容易感染。在流感的流行季节,超过40%的学龄前儿童和30%的学龄儿童容易患流感。

主要症状:

儿童流感常常突然起病,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热,体温超过38.5℃,最高体温可达39℃-40℃,常伴有畏寒、寒战,可出现咳嗽、咽痛、鼻塞、流鼻涕等感冒症状,部分患儿会出现头痛、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表现,少部分可能会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婴幼儿流感症状不典型,可能仅仅表现为发热、咳嗽。

治疗处方:

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治疗,要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且富有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病情变化要及时到医院复诊。

年龄小于5岁的儿童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发病48小时内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如果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即使症状无改善或呈恶化倾向时也应进行抗流感病毒治疗。尽早抗病毒治疗可减轻流感症状,缩短流感病程,降低重症流感的病死率。

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3个月以上、体温大于38.5℃的儿童可以口服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体温低于38.5℃的儿童可以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儿童忌用酒精浴,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流感继发细菌性肺炎、中耳炎和鼻窦炎时才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需要及时到医院住院治疗:1.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胸痛;2.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3.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4.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5.合并肺炎;6.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