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流感来势汹汹 掌握这些让孩子安全过冬
来源:儿科 作者:刘建英 

发布时间: 浏览:1198

“小孩患了流感,高烧不退,反复咳嗽,已经在家休息好几天了,怎么办?”最近,承德市中心医院儿科诊室里经常听到家长焦急地向医生询问。入冬以来流感高发,国家卫计委监测显示,近期我国南北方均已进入流感冬季流行高峰季节,医院门诊量明显增加,尤其是儿科门急诊。如承德市中心医院儿科,平均每天接诊患儿达500-600人次,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居多,一大部分为流感样病例;住院患儿以肺炎为主。承德市中心医院专家在此提醒市民朋友:由于久不下雪,气候异常,今年流感来的比往年更猛烈,广大家长应对儿童流感的症状、治疗以及预防有所认识,让孩子安全度过流感高发季!

流感也分“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 90%以上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病毒包括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如果是由各型流感病毒所引起,则称为“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流感起病急,虽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重症流感好发于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四型。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人外,还在动物中广泛存在,如禽类、猪、马、海豹以及鲸鱼和水貂等。乙型流感病毒在人体内循环并引起季节性流行,最近数据显示海豹也可被感染。丙型流感病毒可感染人类和猪,但感染后症状轻微。丁型流感病毒主要影响牛,是否导致人发病目前尚不明确。其中根据表面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蛋白结构及其基因特性的不同可将甲型流感病毒分成许多亚型。截至目前,甲型流感病毒已发现18个亚型血凝素(H1-18),11个亚型神经氨酸酶(N1-11),其中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儿童流感症状多样

儿童相对成人免疫力低下,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处进一步增加了感染机会。在流感流行季节,超过40%的学龄前儿童和30%的学龄儿童易患流感。

儿童流感常常突然起病,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主要症状为突然发热,体温超过38.5℃,最高体温可达39℃-40℃,常伴有畏寒、寒战,可出现咳嗽、咽痛、鼻塞、流鼻涕等感冒症状,部分患儿会出现头痛、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表现,少部分可能会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婴幼儿流感症状不典型,可能仅仅表现为发热、咳嗽。

儿童是流感高危人群,5岁以下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儿童流感可引起急性喉炎、中耳炎、气管炎、肺炎、心肌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心肌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和脓毒性休克等并发症。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除了流感病毒以外,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腺病毒、轮状病毒等也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一部分患儿可能会出现混合感染,家长应学会鉴别。

流感与普通感冒有差别

普通感冒为非传染性,季节性不明显,不发热或轻中度发热,无寒战,全身症状如头痛、肌肉酸痛、乏力等较轻微,局部症状如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明显,病程1-2天,并发症少,死亡率低。

流感是国家规定的丙类传染病(按乙类传染病管理),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突然起病,局部症状可较轻,容易出现并发症,病程5-10天。死亡率较高,死亡多由于引起原发病加重(心肺疾病、免疫缺陷病等)或出现并发症如肺炎、脑炎、心肌炎、脓毒性休克等。流感相对于普通感冒来讲,体温更高,持续时间更长,全身症状更重,病死率也更高。

治疗儿童流感应“对症下药”

根据国家卫计委2018版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对儿童流感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符合住院标准的应住院治疗。其中,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治疗,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病情加重及时到医院复诊。年龄小于5岁的儿童是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可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尽早(发病48小时内)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如果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症状无改善或呈恶化倾向时也应进行抗流感病毒治疗。尽早抗病毒治疗可减轻流感症状,缩短流感病程,降低重症流感的病死率。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对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首选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磷酸奥司他韦,确诊流感后,应在发病48小时内尽早服用此药,一般情况下疗程5天,通常服药以后24小时就会有明显的效果,重症病例也可以静脉应用帕拉米韦。高热者还可进行物理降温,对于3个月以上,体温高于38.5℃者可以口服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体温低于38.5℃度的儿童可以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等。儿童忌用酒精浴,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流感继发细菌性肺炎、中耳炎和鼻窦炎等时才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可根据病情选用中药制剂治疗,如儿童抗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等。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需要及时到医院住院治疗:1.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2.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3.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4.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5.合并肺炎;6.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预防要尽早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以下措施可有效预防流感:

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儿童应该在每年流感流行高峰期前2-4周接种流感疫苗。

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每天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勤晒衣被;多喝水,保持喉咙粘膜湿润,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不吃生冷食物,不喝生水;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物。

避免接触传染源

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活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及早就医,居家休息、隔离治疗,不要坚持上学或上幼儿园,避免传染他人。

增强儿童的体质和免疫力

循序渐进地进行室外运动,多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让身体适应气候的变化;要有充足的睡眠,养成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既有利于小儿生长发育,又可增强免疫力;营养要均衡,饮食中要有足够的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等。

及时治疗潜在的疾病

如维生素D缺乏症、缺铁性贫血、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锌缺乏症、营养不良、肥胖症等营养性疾病。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