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启动“开学模式” 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来源:精神心理门诊 作者:王德佳 

发布时间: 浏览:1068

在刚刚结束的暑假里,相信很多父母都是“痛并快乐着”,在与孩子一起享受幸福假期的同时,又被这些“鬼精灵”的突发奇想折磨得心力交瘁,更重要的是,面对“开学模式”有些孩子玩兴仍浓,毫无开学收心的趋势,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知如何是好。其实孩子的状态调整并不难,只要家长稍作准备,就可以帮助孩子在开学时实现 “软着陆”。

帮孩子找到学习原动力

运动员成功的原动力是对于胜利的渴望,演员的原动力是观众的认可,那么孩子学习的原动力是什么?孩子是天生的探险家,学习和玩耍是他们探索世界的方式,家长要予以积极引导,帮助确定适当的目标,并且这个目标是孩子“蹦一蹦”就能够实现的。


很多家长都有带孩子采摘的经验,孩子自己蹦一蹦摘下的苹果,拿袖子擦一擦就直接吃掉了,还觉得格外香甜,但是在家里洗好的苹果,孩子却不爱吃了。学习中这个道理同样适用。家长既不能大包大揽,抹杀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又不能把目标定得过高,孩子怎么都达不到,从而丧失信心。


所以家长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却未完成的事情,通过设置一些小目标,让孩子感到完成了任务、又争取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帮助他们逐步找回学习状态。

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老师”

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孩子是家长的镜子,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模仿家长的结果。试想如果家长在要求孩子学习的同时,自己却在玩游戏、看电视、打麻将,这样很难使孩子信服,即使迫于压力去学习也不是心甘情愿的,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要以身作则。


有一句话说的好:“一流的家长做榜样,二流的家长做教练,三流的家长做保姆”,想要孩子收心很简单,放下手机、电视,陪在他们身边看会儿书,就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培养孩子的成就感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过,他之所以喜爱文学是因为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十分喜爱他,把他的作文当成范文在全班阅读,使他觉得自己的语文学的很好,自此便对语文充满兴趣,才有了之后的成就。这就是鼓励的魔力。


孩子需要鼓励,需要培养成就感,获得了成就感自然就产生了兴趣。如果不能一下让孩子回到书桌前,就让他们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后对他们表示感谢,让孩子觉得自己被需要,而不是被强迫做一些事情。长此以往,就会在孩子心中形成一种责任心,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自我认同,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收心”方法。


除上所述,还有一些具体的小方法:调整孩子的饮食,逐渐减少零食和油腻食品摄入;帮助孩子逐步恢复上学的作息时间,一起准备开学的物品,一起检查假期作业,营造开学氛围;和孩子一起回顾假期经历,共同制定新学期计划,对其担忧进行疏导,予以正面鼓励,帮助建立信心;要关注孩子情绪变化,特别是初一、初三、高一、高三阶段需适应新环境或学习压力较大的孩子,必要时可请专业心理医生或治疗师予以干预。


需要注意的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只在开学前教会孩子如何“收心”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日常的教育引导。

培养长期爱好 增强自我约束

孩子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心,家长在积极鼓励孩子探索欲和兴趣的同时,还要鼓励孩子持之以恒,彼此之间做出约定,只要孩子坚持做到了,就应诚恳地予以认可。这样不但使孩子拥有喜好,还能学会坚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从心理学上讲即建立了一种可贵的自我约束能力,使孩子成为一个有“自我驱动力”的人。久而久之,这些爱好便成为孩子的一技之长,可以更好地促使孩子形成自我认知和健全的人格,拥有更多自尊、自信。

因时制宜 事半功倍

什么年龄做什么事,孩子的能力发育是有一定规律性的。儿童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模仿能力较强,这个阶段学习语言最合适;到了青春期逻辑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学习数学等学科更容易。因此家长要准确把握孩子生长发育的特点,根据不同年龄段因时制宜,激发孩子更大潜能。有些家长从小让孩子学习奥数,长大后恶补外语,错过了最佳的学习机会,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

尊重孩子 平等相待

家长要把自己放到和孩子平等的位置上,不要高高在上地和孩子讲话,不要用爱的名义给孩子压力。比如有些家长总对孩子说:“我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你,你这样对得起我吗?”“只要你好好的,爹妈吃啥苦都不怕……”这样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适得其反。


家长也不应强行控制孩子,要给其一定自主的空间,比如让他们心烦的时候安静地待一会儿,梳理思想、放松心情。不要以爱的名义反复侵入孩子的内心空间,不要以了解孩子为理由窥探孩子的隐私。


父母总是想给孩子最好的,但有时却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当不能决定自己的人生时,孩子会非常痛苦,可矛盾点在于他们知道父母是爱他们的,为他们做了很多牺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他们好,所以无论多么痛苦,孩子都说不出口,与此同时痛苦就会指向自己,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产生逆反行为,甚至出现严重的自残或自杀倾向,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摧毁父母为其决定的人生。

正确评价 避免攀比

不要让“别人家的孩子”成为孩子童年的阴影。家长应看到孩子的优点,及时予以强化;对于缺点,只要孩子在努力纠正,也要予以鼓励。“别人家孩子”在外面都是家长口中的“精装版”,而自己的孩子却是“平装版”,这样的比较是不公平的。


有些观念错误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优点,浑身都是毛病,长此以往,孩子将会怎样看待自己?他将失去自信、自尊,轻者变得胆小怕事、委曲求全,重者变得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这绝不是家长想要看到的结果。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更应当关注孩子自己的成长,不管他们天赋如何,目前达到什么程度,只要他在努力,都应该得到正面的引导和鼓励。大部分孩子注定不会成为站在金字塔尖上的精英,但只要他坚持达到他所能达到的最高点,都配得到父母的掌声,都应该成为父母的骄傲。

正确沟通 学会陪伴

不要对孩子做无谓的安慰,如当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家长不能只说“想开点,别那么小心眼”、“又不是啥大事,忍一忍就过去了”,这样只会使孩子觉得不被理解,慢慢地就不会再袒露心声,甚至有些孩子会为此发脾气,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家长觉得和孩子无话可说、亲子关系紧张的常见原因。


其实关注与陪伴就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有时候无声的陪伴,一个拥抱,甚至递一杯清水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要鼓励孩子表达内心的情绪,比如父母可以说:“看到你今天不开心,发生了什么事情,可以和我说说吗?我可能不理解,但咱们可以一起想办法”……其实不需要什么事情都帮孩子“摆平”,只要有了父母的关注与陪伴,将来无论孩子走到哪里,无论遇到什么困境,他们都能积极克服不良情绪,勇往直前。


也许有些家长会提出疑问,难道要一味地顺从孩子吗?许多孩子年龄过小,认知不健全,没有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其实并不主张一味的顺从,但孩子也并非像家长想象的什么都不懂,他们可以敏锐地感觉到父母的情绪、想法,并作出自己的反应。试想我们小时候是不是也可以通过家庭氛围判断父母是否吵架,所以要营造轻松、平等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和爱,即便受到批评,他们也会真正地反思,而不是逆反地加以否定。总之,父母不但要对孩子的行为加以教育、引导,也要关注孩子对此的反应,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质,形成完善的人格,拥有快乐的一生。

上一条 下一条